最近,从小米发布小米MIX开始,整个手机圈子仿佛中了魔一样,每家厂商的概念机型都被曝光了,网友们讨论的重点也转移到了概念机这个以前并不火热的话题上来,究其原因,应该也是因为小米MIX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第一次觉得,原来以前只闻其声不见其机的概念产品是可以真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也燃起了大家对于各类概念产品的热情,在这其中,和我们生活连系最为紧密的手机显然还是话题的中心。
那么未来的手机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是小米MIX的基础上再进行变化吗?似乎并不会了,小米MIX已经基本接近现有屏幕、半导体、电路设计、材料技术下的天花板了,如果这些技术各自有了新的突破,也不会使手机外观和使用方式发生质的改变,本质上还是一块硬质长方体机身上的改动,只有等关于手机的一系列技术都共同突破了一个瓶颈,我们才会有比现在更加天马行空的手机产品,比如无固定形态的手机。
之所以是这样称呼,因为在这种概念领域,并不是一个柔性手机或者是变形手机就能够概括清楚的,未来手机的实现方式会是千奇百怪的,毕竟在新的机身载体下,内容的呈现方式、交互方式甚至是产品本身的实体外观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手机的功能、形态一步步落实到产品本身是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工作,这里我们不做深究,倒是可以来展望一下不久的将来,手机的某些方面将会有哪些变化。
机身材料之金属——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机身材料显然是和外观设计最有关系的了,现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金属、玻璃和塑料了,其他的小众材料诸如皮革、木制这里就不做讨论了。这些材料都有各自的缺陷,首先是现在最常见的金属,金属机身从iPhone 5被提出,然后在iPhone 6上发展为全金属机身,然后就开始了数年的金属潮,因为金属加工属性佳,成本并不高,观感又好,物理性质也是十分优秀,所以估计在将来还会存在很长时间。
但是适用在手机上的普通合金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耐磨性不足、抗氧化性和强度不能兼得、染色困难,以及最重要的电磁屏蔽特性,耐磨性不足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也是现在各种材料的通病,摔一下或者是被磕一下就是一道伤痕,苹果之前使用的6000系铝合金强度不足容易弯曲,后来换成7000系之后又容易氧化,让人头疼。并且铝合金阳极氧化上色之后容易掉色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至今没有一种比较完美的金属上色方法。
再还有就是电磁屏蔽问题,全金属机身的手机必须有天线外露,并且面积还不能小,所以能看到iPhone7天线设计改动之后,信号问题被凸显了出来,华为死都不愿意用注塑天线设计,塑料贴片被网友们诟病了很久也要继续用,就是为了保证天线面积。并且在未来的5G时代,天线体积毫无疑问将会进一步增大,这基本上是物理角度不可逆转的进程,对于金属手机外观的荼毒也将会进一步加深,所以金属材料在未来确实还能继续用,但是可能会沦为一个和今天的塑料一样尴尬的角色。
塑料——你说你能接受,但是更多人不能忍
接下来就是已经接近淘汰的塑料,常见的ABS和PC在材料强度和外观上都已经达不到现在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标准,在未来,恐怕我们只会越来越少地看到塑料在手机上的运用。这里肯定有人会反驳,之前的iPhone 5c和诺基亚N9那种塑料机身就丝毫不比金属和玻璃质感差啊,没错,这两款手机使用了PC(聚碳酸酯)材料,并且表面处理工艺也非常先进,所以质感出色,并且塑料也不存在电磁屏蔽问题,所以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材料。
但是塑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因为加工问题,如果使用注塑成型,那么材料的色差、密度、飞边等问题都会造成手机整体质感下降,所以常见的塑料手机就会因为这些细节上的不足给人一种廉价感,iPhone 5c和Lumia出色的质感都得益于CNC加工的PC,但是这样做成本和使用金属不相上下。其次是导热性不足的问题,这可比电磁屏蔽厉害多了,现在的手机哪个不是暖手宝一样,塑料机身的导热性甚至会带来安全隐患。最后就是重量问题,在多数人眼里塑料比金属轻,但其实不然,考虑到为了保证强度不同材料的不同厚度,就会发现塑料机身一般都做不轻薄,5c就比5s重了数十克。
玻璃——红颜薄命
塑料显然也不是最佳的材料选择,那么会使玻璃么?现在随着康宁等厂商的努力,玻璃的物理特性已经非常好了,划痕问题并不严重,并且玻璃天生带来的质感也吸引了很多人,透明材料对于机身颜色也有了更多选择空间,最后,玻璃的导热性虽不如金属但也不错,对信号也没有屏蔽,看似非常完美,但是一个缺点就打死了这个材质。
就是太脆了,并且加工实在是太困难,一摔就坏的手机谁都不愿意用吧?并且因为质脆,所以不能通过CNC等方法加工,只能热弯,但是精度又难以保证,三星的双曲面手机上的玻璃只在单曲线方向弯曲,就经历了很多尝试才得到大批量量产的方法,要是双曲线弧面的玻璃机身,恐怕玻璃厂那边都会崩溃吧。如果良品率不能保证,在手机上一点点误差就能够被感受出来,综合这两个缺点,现在玻璃对于手机来说更多的只是附着在金属中框之上,未来恐怕也难以突破这个限制。
代表未来的材质到底是什么?
那么看来现有的金属、塑料和玻璃都难以完美满足产品需求,那么那种材料才是最终的答案呢?最近其实陶瓷材料就很火,也就是氧化锆,不管是硬度、质感、导热性、电磁屏蔽等等都很完美,但是和玻璃一样,加工和强度上的不足使生产陶瓷材料的时间、经济成本非常高,还容易摔碎,短期内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机身材料,特别是对iPhone这样出货量非常大的产品来说。
除此之外还有碳纤维、钛合金、液体金属等,碳纤维和钛合金除了电磁屏蔽效应需要解决,基本上就是完美的材料,但是现阶段成本过高,或许将来成本降下来之后,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这些材料出现在身边的产品中。
而液态金属材料更是代表了最完美的金属材料,液态金属可不是终结者那样的金属,而是没有晶体组织的金属,所以从微观来看,这种金属更接近液体。
液态金属集强度高、可以略微弯曲(不脆)、耐磨耐腐蚀等优点于一身,基本上弥补了普通合金的绝大多数缺点,也许将在不久之后和我们见面,苹果不就提交过很多液态金属的专利么,并且还在iPhone的卡针上使用过这一材质。但其实在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就是新的人工材料,比如石墨烯等,能够适应所有的使用方法,还找不出任何缺点,这些可能才是代表未来的材料,可能这些材料现在还呆在某个实验室中吧!
相信读者对于现有手机上使用的材料差不多也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了 ,但是对于未来的手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为在前文就提到过,一部产品是需要通过各种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单个因素并不能为产品带来质的改变,所以在后续的文章之中,我们对屏幕、交互、传输等都会一一做出分析,看完这些之后,也许大家对于概念手机就会有自己的一份理解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