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8月14日,谷歌方面在山景城总部举行“Made by Google 2024”,发布了包括Pixel 9系列智能手机、Pixel Buds Pro 2耳机、以及Pixel Watch 3系列智能手表等一众新品。除了这一大批硬件产品之外,谷歌还在此次活动中带来了对标OpenAI最新产品GPT-4o的Gemini Live。
与GPT-4o一样,在增强型语音引擎的加持下,Gemini Live也为用户提供了更连贯、更有情感表达力、更逼真的多轮对话能力,为了力求真实,谷歌方面甚至还推出了10种不同的声音,可以让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调和风格。一时间,关于谷歌将“Her”落地的说法,更是很快传遍了互联网。
然而谷歌似乎并不希望将Gemini Live与“Her”关联在一起。不久前,《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者Joanna Stern对谷歌的Android负责人Rick Osterloh进行了独家专访,在此次采访中,Rick Osterloh特别谈及了AI助手融入生活是新的趋势,但像电影《Her》一样则是一种悲剧。
《Her》是一部2013年上映的科幻爱情电影,讲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与一堆代码构成的人工智能之间的爱情。十年前还是AI概念方兴未艾的时刻,《Her》无疑也是一部相当有前瞻性的电影,它探讨了赛博朋克时代人类的情感寄托。但当时谁都不曾想到,仅仅十年时间,在多模态大模型加持下的AI助手就真的有了成为“Her”的能力。
只不过为什么谷歌的高管会认为AI助手成为“Her”是悲剧呢?其实不仅仅是谷歌,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在公开演讲中也曾提及,“AI女友”只是个美丽的陷阱,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并且奥尔特曼也身体力行了他的观点,在OpenAI的GPT商店中就规定,开发者禁止培养模拟伴侣或其他受监管活动的GPTs。
然而遗憾的是,能够提供情感陪伴的“AI伴侣”却是当下AI变现项目中的明星。例如美国网红Marjorie就率先宣布打造“AI分身”CarynAI,为粉丝提供AI女友陪聊服务,预计年收入可达6000万美元。FoxyAI公司创造的网络虚拟女友“莱克西·拉夫”,通过与爱慕“她”的粉丝互发短信聊天则实现了月入3万美元。
类似大模型支持的AI伴侣让开发者一夜暴富的故事,在过去一年间可谓是数不胜数。必须要承认,为越来越多孤独的人提供情绪价值的AI伴侣,堪称是当下最为暴利的AI产品,但大厂为何就看不上呢?甚至现阶段的AI泡沫论之所以会有市场,与各大厂商的AI业务不仅不赚钱、反而还大笔烧钱密切相关。
OpenAI、Anthropic、Meta、Google、苹果都没有进入变现通道,其中前两者还都在讲故事融资,后者也在不断烧钱。可整个AI行业都知道,如此天量的投资是需要有回报的,所以寻求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如今所有AI行业参与者的共同课题。如若不然,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故事显然不是没有可能重演。
既然如此,AI大厂为何对AI伴侣这个“现金牛”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其实AI伴侣赚钱归赚钱、却有着一个隐性缺陷,那就是这门生意有着巨大的道德风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AI尽管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但真想要让用户持续付费,就得靠擦边。
纵观海外市场成功的AI伴侣产品,它们的运营策略几乎都如出一辙,就是先在网上发布大尺度的个人照片吸引目标用户,再让用户与AI一对一私聊,只要用户建立了联系,运营者就通过解锁更私密照片或解锁露骨的聊天来引导付费。所以简单来说,这几乎就是现阶段AI伴侣赚钱的核心。
打擦边球虽然确实是互联网产品成长的方式之一,过去社交产品常用的漂流瓶、摇一摇其实都带有这类元素。但对于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巨头或AI独角兽来说,公开这么做确实不符合它们的地位。
此外,AI伴侣更致命的一个缺陷是很难利用网络效应,反而用户规模越大还越难赚到钱。比如大名鼎鼎的Character.A,就I选了择在不久前以25亿美元卖给谷歌,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其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要知道,Character.AI是AI圈里流量仅次于ChatGPT的存在,每月可吸引多达2000万用户访问,不过相比ChatGPT用户单次访问网站的平均时间7分46秒,Character.AI用户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长达2小时。
要知道,Character.AI每一次的对话都需要调用大模型的能力进行推理,进而才能生成合乎情理的回答,用户日均2小时的使用时间背后,就是大量的算力资源消耗。除非Character.AI具备ChatGPT水平的付费用户规模,否则这款产品几乎就一定是在慢性自杀。可现实是,即使到了被谷歌收购的前夜,Character.AI的付费订阅规模也只有10万上下。
用户粘性高、却无法享受网络效应,就意味着AI伴侣产品和传统的互联网社交产品是两个物种,前者更像是游戏陪玩、向高端用户提供进阶的定制化情感陪伴,而后者则是普惠式的互联网服务。所以除非用户的端侧算力迎来爆发式增长,否则网络效应完全无法在AI伴侣这类产品上发挥作用。
一个规模越大反而越赔钱,并且还有道德风险的产品,也就难怪AI大厂要避之不及了。所以说到底,AI伴侣这款产品只适合“小而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