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的电击治疗网瘾又回来了。重新引发关注以后,其实电击治疗网瘾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废止。
据新京报报道,从2014年夏天到今年8月初,16岁男孩付楠被家长三次强制送到位于临沂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接受准军事化管理、“电击治疗”。在部分亲历者们看来,他们在“网戒中心”的经历远比所谓“网瘾”本身来得可怕。
而早在2009年,电击治疗的问题就曾被密集曝光;当年7月,卫生部致函山东省卫生厅叫停“电击治疗”。数据显示,2009年后,每年仍有数百名青少年被送到这里,接受“治疗”。
成立于2006年1月的“网戒中心”,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即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下设的“特色科室”。中心主任为杨永信,他同时兼任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这里曾一度被无数家长视为“戒网圣地”,杨永信是家长们眼中的“救世主”。
2009年,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曾指出网戒机构缺乏监管,导致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电击、吃药、暴力等让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
以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为例,每位学员单个疗程是4个半月,每月收费在6000元上下。杨永信本人曾对媒体宣称,截至2009年,他的网戒中心已收治学员3000多人。粗略计算,总计收费高达8000余万元。
2009年7月13日,卫生部终于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当时专家认证的结果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紧接着,2009年11月,卫生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明确否认将网瘾当作一种疾病,并严禁体罚等方式“治疗”网络使用不当者,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
然而卫生部出面叫停也无法废止。在2009年媒体曝光之后,杨永信和他的“戒网”事业曾一度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但在2011年,据媒体报道,杨永信入选了山东省“十一五”卫生系统功勋人物总评榜。
今年4月25日,临沂市科技局在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召开“网瘾戒治综合干预(教育)模式的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杨永信在会上作项目总结报告。
最近一篇《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再次提醒了大众,治疗网瘾让孩子备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到底谁该接受治疗呢?监管部门、学校和家长应该醒醒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