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虚拟现实都有过种种幻想,不论是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还是较新的动画《刀剑神域》以及各种起点上以虚拟头盔等为基础的网游小说,无一不让小编这种技术宅感到无比的向往。但无一例外的,这些媒体作品中所描绘的虚拟现实技术都过于科幻,只能让小编无比叹息的同时又异常期望什么时候能实现这些“黑科技”。
而在2016年3月的今天,小编却看到这种技术在一步一步走向现实。早前谷歌和微软发布的增强现实(AR)产品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和微软的HoloLens。以及在2016年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各大厂商也重磅发布了几款虚拟现实VR设备,如索尼PS VR,Oculus Rift,三星Gear VR,以及HTC VIVE。在国内,(在Google放出了纸盒之后)各种VR设备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如暴风魔镜、大朋看看等。众多设备在2016年初的集中发布,预示着我们AR/VR的时代终于到来了,我们也可以将2016年视为VR/AR的元年!
目前,虽然AR设备也开始发布,但是市面上已经或即将发售的都是VR设备。因此,小编在这里对目前的VR设备进行了一些整理,期望对您了解VR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购买提供一些帮助信息。
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VR设备主要分为两条技术路线:
基于手机的VR眼镜(简称手机VR设备) - 这类设备是基于谷歌的Cardboard原理制作的,使用时将手机放在盒子前方,将盒子戴在头上,即可获得VR的体验。
基于PC/PS的VR眼镜(简称PC VR设备) - 这类设备通过连接电脑或者PS游戏机,将原本输出至屏幕的内容输出到眼镜中。目前已经发布的有三款设备,运行于PC平台上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以及运行于PS4游戏机上的PS VR。
两种技术的对比:
画面效果:从效果对比,PC VR设备要远远强于目前的所有手机VR设备。这其中,主要差异在于画面分辨率、画面延时、画面本身的效果等。目前PC VR设备基本能达到清晰流畅的观看视频和运行游戏,并且时间长之后不会导致眩晕。
功能比较:目前手机VR设备主要有头部瞄准操作和蓝牙手柄操作两种方式;而目前发布的三款PC VR设备都提供了专用的操控手柄和定位方案,可以提供基本无延时的手部动作转换成游戏中操作行为的效果。
便携性:这点上讲手机VR设备的优势远远超过PC VR设备。由于PC VR设备目前都需要连接电脑(一般台式电脑才能达到性能需求)或者专用的设备(PS VR需要连接PlayStation 4),因此基本不具有便携性可言。另外,在游戏时,手机VR设备不需要连接额外的线路,而PC VR设备目前还必须通过线路连接到PC/PS上(目前分析几年内技术上都没有无线连接的可能)。从固定地点的自由角度来看,也仍然是手机VR完胜。
购买价格:手机VR设备此点上也完全胜出,由于目前智能手机都已普及,因此只需额外购置一个VR眼镜和一个蓝牙手柄(可选),价格范围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而PC VR设备的入门门槛还比较高,除了购置眼镜之外,还需要购买搭配的遥控器和动作扫描设备(HTC VIVE国行全套价格6888元)。另外,连接电脑使用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还对电脑的配置有较高的要求,最低的硬件要求也需要花费数千元添置至少GTX970的显卡。将于10月开始销售的PS VR可能是目前此类设备中成本较低的(单眼镜售价399美金),算上购买PS4、摄像头、操作杆等的价格预计在7000元左右,只有其他两款设备的一半。
手机VR设备 | PC VR设备 | |
沉浸感 | ★★☆ | ★★★ |
功能比较 | ★☆☆ | ★★★ |
便携性 | ★★☆ | ☆☆☆ |
购买价格 | ★★★ | ★☆☆ |
将上方描述进行一些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设备差异非常大,市场定位和方向也完全不一样。但是小编相信,二者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过起步点不同,方向不同,结果殊途同归。手机性能也在飞速的提升,因此画面和功能越来越好;电脑性能也在提升,因此未来PC VR设备对电脑的要求也不再那么高,同时随着硬件销量增加,平均到每部设备的研发费用会降得很低,最终整套设备的价格也不再高昂。
谁会胜出呢?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其实很难判断两种技术之间最终谁会胜出。从体验效果而言,大多体验过的爱好者都会明显偏向于PC VR设备,但是其高昂的价格门槛却让大多数玩家望而却步。如果从体验感受方向将手机VR设备比作“劣币”,PC VR设备比作“良币”,近几十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早些年的内存Rambus对DDR,数码相机的CCD对CMOS,显示技术的等离子对LCD。这些对比中,前面的几项技术都较后面的技术在当时要先进得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降低售价,最终价格更低的技术由于销量更高,拥有更多的资源来进
行技术的优化和发展,很快达到并超过了之前更优秀的技术。
当前应该购买哪款设备?
对于购买设备的选择,其实更多的是根据使用需求而定。小编在这里将使用需求分为两类:
更偏向于欣赏视频内容 - 观看基本的2D/3D视频内容,购买价格低廉的手机VR设备即可。您可以在家里或工作台坐着或躺着欣赏,连接上耳机,达到较好的观看体验。
更偏向于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 如果您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推荐您购买PC VR设备,这类设备目前主要专为游戏设计和优化,因此体验也是绝佳。在这三者之中如何选择,可能更多的是看您喜欢的游戏是基于哪个平台,目前PS VR发布了50款游戏的列表,也有玩家总结了支持Oculus Rift的30款游戏的列表,虽然HTC VIVE目前还不清楚游戏的相关情况,但是其与Steam联合,最终游戏数量和品质应该都会有保证。
如何挑选手机VR设备?
手机VR设备目前一般都是国产,品牌非常多,技术原理基本一致,体验差异不大。但是,请您在购买时注意设备的可视角度(FOV)。目前手机VR设备一般有两种FOV,分别是FOV 60和FOV 96,代表可视角度60度和可视角度96度。
由于手机VR设备都是通过透镜将画面放大达到环绕的效果,可视角度越大代表屏幕被放大的倍数越多。因此,FOV 96会在屏幕分辨率不够高的情况下观察到明显的“纱窗效应”,原因是屏幕像素点之间的间隔也被放大了很多倍,形成了像纱窗的效果。而FOV 60的纱窗效应并不明显,但因为可视角度比较小,观看时会有一种戴着潜水镜的感觉。
总结而言,从VR体验的沉浸感来讲,FOV 96的设备要远远超过FOV 60的设备,但如果屏幕分辨率不够高,那么“纱窗效应”也会很明显的影响到体验。小编经过长期的使用,总结了如下的使用规则:如果观看2D/3D的视频,使用FOV 60的设备体验会比较好;如果观看全景视频(根据头部移动转移镜头方向),FOV 96的设备体验会明显好很多。
当然,避免纱窗效应不止挑选设备一种方式,如果手机屏幕分辨率达到2K(2560*1440)标准,纱窗效应也可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目前三星s6/s7旗舰机型搭配Gear VR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案达到较好的体验。小编日常使用中,通过魅族MX4 Pro搭配暴风魔镜4也可达到类似的体验。
【本文来自: vri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