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统一快充标准,怎么就那么难?

对于现代人来说,家中有多台电脑、手机以及其他随身数码“装备”,早已是司空见惯。但设备一多,一个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充电。


设备一多,充电就成了最大的难关


就在上周,知名外媒GSMArena刊发了一篇名为《Faster charging vs wider support》的文章,变相吐槽了如今智能手机的充电体验。

A23A1985.jpg

举例而言,或许一款旗舰手机使用原厂充电器能够达到28W甚至更高的充电功率,一小时就能充满;但是用同样的充电器给另外一个品牌的智能手机充电,要么因为接口规范不同,完全无法充入电量,要么即使可以充电,其功率也被限制在最低的慢充标准上,其结果是,仅有一款手机很快充满,但用户却还是不得不等待上好几个小时……


很显然,这样的体验十分糟糕。而它背后的原因,便是手机厂商(特别是一线大厂)在快充技术标准上各自为战,互相仅有最低限度的兼容性的事实。


私有快充无法兼容?这其实是个历史问题


为什么手机上厂商之间的快充技术不能统一?过去的一种观点是:因为行业通行的那几个快充方案不够优秀,所以手机厂商们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便倾向于研发差异化的私有快充技术。

Qualcomm-Quick-Charge-4-History.JPG

乍看之下,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众所周知,过去,智能手机的快充技术多半是由手机芯片供应商主导的。诸如高通的QuickCharge、联发科PumpExpress,本质上都是给自家SoC增加卖点的“添头”,因此这类快充技术自然而然地就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参数设定较为保守、充电速度不够“快”;二是具体版本和手机使用的主控型号绑定,只有使用顶级主控的旗舰手机才能用更高版本的快充,而入门型号的手机就只被允许使用更老、更慢的快充技术版本。

oppo-vooc-usb-cable-7-pin-micro-usb-data-cable-original-oppo-malaysia-mtel-1705-25-Mtel@3.jpg

如此一来,手机厂商们为了在一些特定的产品上实现更好的体验,自行“魔改”一些私有快充方案,其实当初也确实有迫不得已的原因。譬如给需要边充边玩的游戏手机配备低压快充,给对于续航非常重视的商务旗舰配上功率更大的充电方案等等,曾经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既然是私有非公版方案,和其他品牌、甚至是和自家的中低端产品不兼容,其实也不奇怪。


“救世主”早就诞生了,可是……


但是,请注意——因为公版快充不给力、所以手机厂商自研了性能更好、但兼容性缺乏的私有快充技术,这一条理由要说成立,也必须加上一个时间上的限定“曾经”。因为,早在2017年初,一种全新的快充技术就已经超越了现有所有的快充方案,而且还得到了不少业界大拿的公开“站台”。

USB_PD_Power_Rules_Image_1024x1024.JPG

这,就是USB-PD 3.0,一种由USB-IF组织提出,作为所有USB接口未来“公版方案”的超级快充技术。


USB-PD 3.0快充有多快?它的充电功率高达100W,相当于现在旗舰智能手机平均水平的四倍。

USB-Power-Delivery-100W-840x403.JPG

USB-PD 3.0快充的兼容性有多好?它的提出方USB-IF协会负责USB接口的全球研发和迭代工作,理论上只要是使用USB Type-C接口供电的设备,不管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机显示器,都可以使用USB-PD 3.0快充协议进行供电。

16120373803906.jpg

USB-PD 3.0快充有多“主流”?在它诞生的同一年,谷歌就在Android 7.0的相关技术规范中提出,搭载Android 7.0的智能手机,如果要支持快充,必须要支持USB-PD 3.0。而早在前一年,苹果MacBook系列笔记本就已经用上了USB-PD协议作为供电输入方案。时至今日,USB-PD 3.0快充协议已经“收编”了一大票主流快充技术作为它的“子集”,并且成为了中国官方的手机快充国标方案之一。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至今也没看到几个采用USB-PD 3.0快充技术的手机呢?


商业利益阻碍技术进步,但好在并不能长久


究其原因,USB-PD技术成熟、兼容性好、受到谷歌等相关企业与部门的大力推广,但它却有一个最大的“罪过”,那就是抢了手机厂商的饭碗,并提高了他们的产品成本。


要知道,手机厂商自主搞出来的那些私有快充方案,虽然性能比起USB-PD差了老远,但胜在不需要缴纳专利费,甚至还能对外授权,这一来一去,其实就是不少的收入。

16115493678304.jpg

其次,USB-PD 3.0快充规定,所搭载的设备必须使用USB Type-C接口,也许这对于一些高价的旗舰手机来说不算什么。但毕竟Type-C接口的成本,比起旧式的microUSB来说要贵出许多——数量一大,这成本差异,其实就不可小觑了。


最后,相比于仅仅是在手机上换个接口,换个型号的快充芯片就能“支持”USB-PD快充技术,所配套的PD充电器可就真不是一般的贵了——当然,手机厂商们“不舍得”、或者说“不愿意”也就不是不能理解。

16113326504802.jpg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情况显然是变相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别担心,它也持续不了太久了。一方面是因为国标的约束力,而另一方面来说,就在前段时间,USB-IF协会也刚刚公布了全新的USB 3.2技术规范:新规范废除了以往所有的的旧式USB接口,仅留下了Type-C这一种单一的接口形状,与此同时,USB-PD快充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标配”。


换句话说,就在不久的将来,USB-PD快充将会伴随着Type-C接口的换代普及,成为所有USB设备的标配快充技术。到了那个时候,或许我们才能真正迎来无需担心不兼容,也无需准备多个不同规格充电器的便捷快充体验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