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大众点评消失了,“凶手”却未必是美团

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中,各大企业纷纷传出“优化”和“裁员”的消息,而每次每次变动也都意味着相关业务将进行大面积的调整。昨晚有消息称,“为了提高DAU,所有美团产品将整合进一个App,集中流量池,将点评抽干。其中包括点评的数据输入、关系链输入和流量输入”。

 727.jpg

这下,可让不少网友炸了锅。


【大众点评要消失?用户第一个不支持!】

 

对于美团的“大胃口”,网友也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在去年买下摩拜单车之后,虽然美团方面曾许诺会维持原有班底运营,但没过几个月,摩拜前高管纷纷离职或退股,最终则以一纸通告宣布摩拜单车更名为美团单车。鉴于此先例,当“大众点评将消失”这一传闻出现时,很多网友未经考证便信以为真,并纷纷表示“不支持”。

 722.jpg

在微博网友的评论中,不少在北京和上海的网友纷纷表示不能理解,“点评比美团用的人多多了吧,点评的品牌价值也比美团高啊”,“我一直在用点评,美团都没下载过”,“需求场景上,点评是消费决策链最上游,频次和黏性比美团高很多,合并后违和感十足”。

724.jpg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在北京上海点评人气高,在二三线,点评却比美团差远了”。而且根据商业运营的逻辑来讲,美团和大众点评两个如此相近的平台如果进行合并,也确实会如传言所称,起到“集中流量池”、整合产品优势的效果,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事,但是为什么大众竟然会如此不愿看到大众点评并入美团呢?


【折价优惠VS情调感悟】


虽然美团和大众点评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向用户推荐好吃好玩的,但是双方的运营理念上其实存在很大不同。正如美团的口号“团一次,美一次”,这个平台更多地是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折扣最大的餐饮和旅店商家,因此其更多是站在商家折扣力度方面进行推荐。我们现在打开美团首页,看到的大多是“低至4折”“立减99元”等宣传口号,而这也就决定了推荐列表排序更多取决于商家提供的折扣力度,换而言之,属于“商家主导”。

 728.jpg

而大众点评则更加社区化,有消费体验的用户之间讨论占主流。而在App端与美团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攻略】这个分区,里面的内容则是根据用户所定位地区,列出了【必吃榜】、【传统景点】、【网红打卡】等项目。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找攻略的感觉,并不是从一堆商家的宣传折扣券中进行选择,更像是在与其他网友进行交流。我们随便在大众点评中点进一篇精品攻略,很少会提到餐品又多便宜(除非这就是卖点),而更多地会提到更为感性的就餐体验、环境风情、甚至城市文化。

721.jpg

对于经济条件没有那么自由的用户来说,美团的“谁优惠谁排前面”自然深得人心,但对于那些有更高需求的用户来说,仅仅是折扣券并不一定能打动他们,比起“王婆”的自卖自夸,显然作为第三方消费者点评更加靠谱,而在大众点评中,被编辑推荐的长篇点评中所强调的情调、环境这类感性因素,也更加容易触动人心。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如果要进行取舍确实很难,但毕竟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只会表示“我全都要”。


【合并虽是乌龙,危机却真实存在】

 

好在美团点评方面在舆论发酵前及时回应,大众点评发布声明称“如果有人说要关掉大众点评App,用户不答应,我们也不答应。大众点评会一直是个独立App,不存在合并进美团App的可能性”。而美团官方微博也转载了这条声明,并再次强调“用户不答应,我们更不答应!”

 719.jpg

至此,基本可以证明“关掉大众点评”乃是乌龙一场,但是官方解释的理由也同样引人深思。


从现阶段的大环境来看,美团与大众点评的流量、资源即使不合并,今后这两个App也很有可能大步走向深化合作,毕竟他们最大的敌人——阿里系的口碑+饿了么,正在迅速扩充自己的影响力。2018年10月12日,阿里CEO张勇发布内部信,正式将公司内的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组成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在外界看来,这个合并而来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无疑剑指的就是美团点评。

729.jpg

这两家公司之间,在拥有高频流量的外卖领域,有美团外卖与饿了么之间的漫长竞争史,而在到店就餐领域,口碑App也开始发力,平台在走“折扣流”的同时,同样以“技术流”做为另一重要卖点。如今口碑App上已经可以支持预约等号、提前下单、在线选餐等多种功能,未来这一平台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升级举措。


因此也可以预见,在相关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那么美团和大众点评今后进行更深度的资源整合,也就变得更加理所当然。如果依然坚持分开运营,那么大众点评或许应将此次传闻作为警钟:虽然以往的优势可以博得用户的好感,但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同样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应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