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消费方式的改变,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7%。
这样大的市场,没有谁会不心动,包括在暗处的“黑色产业”。随着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频发,人们开始关注到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在今年3.15晚会上,公益投诉平台发布了《2016年国内银行卡盗刷大数据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投诉统计,65%的盗刷渠道都是快捷支付,23%为网银支付。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般都是非法分子通过黑色产业链掌握到用户较全面的信息后,通过“撞库”来修改密码,最后盗刷账户。整个流程功能简单、成本低、获利高、易传播,管理整治起来难度很大,以至于对用户利益、企业声誉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曾报道,一家苏州公司银行账户连续十天时间里32万元钱款被人转走,由于平时账户资金流动比较频繁,就关闭了2千元以下的短信校验服务,因此用户手机一直没收到任何提示。警方调查发现,正是“黑产”利用“撞库”手段,导致了用户大额的经济损失。
而一向风控能力较强的京东金融,秉持着以客户为主的服务理念,在用户赔付方面对“黑产”行为采取了积极地应对措施。京东金融表示,在资料完备的情况下,一旦用户遭遇盗刷,经过审核,可以免除被盗用户的还款义务。并对“黑色产业链”联合公安机关共同打击。现在随着高科技犯罪的猖獗,公民自己要做好防范,还要各行业联合参与打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