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车“搅局”CES亚洲展……

这两天,一年一度的CES ASIA正在上海热烈进行中——什么你还没听说过CES ASIA?那你总该知道每年年初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吧,CES ASIA,顾名思义,就是CES展会的“亚洲限定版”。不过,其实它的参展阵容也并不是只限定亚洲厂商,只不过因为在上海举办,从而使得国人也能近距离接触一系列世界最新、最炫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CES-ASIA的“搅局者”,你不了解一下?


不过,不知道大家看到“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名号,脑海里想到的会是怎样的物件呢?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以上这些虽然也的确“够格”,不过,这些“传统的”消费电子产品在今年的CES ASIA大展上,却被意料之外的对手完全夺去了风头……


它们是谁?各位请看:

DSC07084.jpg

广汽研究院 无人概念车

DSC07091.jpg

Smart VisionEQ电动智能概念车

DSC07101.jpg

拜腾概念车


除此之外,还有奇点、百度阿波罗、现代NEXO、起亚niro电动……


等等……CES ASIA?它好像不是专门的车展吧~难道这些车企还嫌传统车展不够用,要跑来CES ASIA“蹭热度”?

20150525135530.JPG

当然不是——其实车厂们之所以集体在CES ASIA亮相,本身也是基于一个当前的客观事实:对于如今的车、特别是新能源、电动车来说,原本就足以被称为“消费类电子产品”了。


其实,新能源车出现在CES上,也是理所当然


为什么这么说?其主要的根据还是来自于当前以特斯拉为代表(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在特斯拉出现并开源自身技术之后)的一系列新能源车型,它们在基本架构、控制逻辑、乃至整个行业特征上都呈现出和手机、电脑等常规“消费类电子产品”近似的特征。

DSC07133.jpg

首先,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这些影响驾控体验的部件,各家大车企基本上都有自己封闭的一套技术体系。比如本田的发动机、马自达的转子、大众的DSG变速箱……它们相互之间技术上具备极高的壁垒,使用体验也是有着明显的“品牌特征”。这意味着对于传统车型来说,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很难直接量化比较。消费者在挑选传统燃油汽车时,并不能像挑选电脑、手机那样,细化到对不同部件的横向对比。

DSC07131.jpg

但是,新能源车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基本架构,相比于燃油车要简单得多:电池组、电机、主控单元、车身、多媒体交互部分……相比于燃油车各品牌之间的独家技术差异,新能源车的共性要多得多。事实上,如果各位有关注过今年年初的美国CES,就应该记得NVIDIA正是在这届展会上推出了新一代的通用车载处理单元DRIVE PX2,它既可以用于驱动大家喜闻乐见的“中控大屏”,也能用于控制智能大灯、还能作为智能驾驶传感器和算法的“大脑”……

剪辑.jpg

NVIDIA官网上列出的技术合作伙伴——可以看到各种新老品牌都在其中


事实上,对于当前的以新能源+智能为卖点的机动车来说,类似DRIVE PX2这样的核心元件供应商并不多,而水平却已经很高。这一方面使得传统车企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靠几年、十几年的工程研发才能做出新款车型——大家的某些技术都来自于同一家供应商,免去了繁琐的研发,推出新品的效率自然提升。另一方面,这也同时消弭了传统车企在内燃机、底盘调校等领域的技术壁垒,从而使得大量的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件事倒不见得那么好……


当然,这种“车辆电气化”、“技术标准化”带来的结果,至少短期来看是正面的——它不仅仅简化了研发,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正因为如此,今年的CES ASIA,我们才得以迎来如此之多的炫酷展车,不是么?

DSC07109.jpg

况且,作为CES大展的一个“小弟”,往年CES ASIA的分量原本就不是那么足,展出的设备由于多来自国内厂商(还不见得是大厂),在技术先进性、受瞩目的程度上肯定是没有那么足的。如今能够迎来一大批新能源车企入驻,无论是从吸引普通用户观展、增进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辆的未来接受度来说,都是大功一件。

DSC07099.jpg

当然,反过来说——在一场消费类电子展会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抢戏”的电动车所吸引。这也说明对于大众来说,在看待机动车时依然还是抱有“奢侈品”的观念——说到底,智能新能源车距离被大众真正看待为稀松平常的“消费电子产品”,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从这点来看,电动车出现在CES ASIA大展上,既是相关行业之幸,却也折射出了当前消费观念的不幸吧!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