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黑科技 索尼WF-1000X“降噪豆”评测

【【【前言:索大法的降噪黑科技之路】】】

对于许多人而言,“主动降噪耳机”或许算是近两年的又一个热门概念:这类产品具备特殊的“黑科技”,能让佩戴者从闹心的环境噪音中近乎完全隔绝。如此一来,既能免除噪音的侵扰,让人心情愉悦;又能避免听歌或通话时音量过大而伤害到听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01.jpg

但是,目前市面上“降噪耳机”纷繁众多,其中不少产品所使用的技术其实都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上。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早在2006年,索尼就发布了集成初代“主动降噪技术”的S700F系列Walkman随身听,它随附的NC-022耳机奠定了日后降噪技术“采集环境噪声,经过运算之后输出反向声波以抵消噪音频段”的基本思路。

02.jpg

不过,当时的主动降噪耳机有两个缺点,一是体积和能耗较大,要么耳机上需要吊一个“盒子”容纳电池和运算电路,要么就只能将降噪功能集成到播放器里,然后耳机使用特殊接口连接;二是降噪运算涉及到模拟信号转换,精度不高,而且开启降噪之后对听感影响较大。

03.jpg

四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索尼发布了全新设计的数字随身听A844系列,在它的身上集成了两大“黑科技”,一是初代全数字放大器S-Master,另一个就是全新数字降噪技术。数字降噪技术和前代的模拟降噪相比,不仅运算精度大为提高,还首次加入了对噪音环境的辨识能力——可以分辨出火车、飞机、办公室等不同类型的噪音,进行针对性的降噪,大大改善了降噪效果,同时降低了开启降噪对音质的影响。

04.jpg

而到了2016年,索尼的降噪技术终于迎来了它集大成的一作:MDR-1000X,它内置了进化之后的数字降噪引擎、更多的降噪mic、音质更佳的数字均衡器,还有全新的AI环境降噪功能——能够自动识别用户所处的运动状态和周遭环境,自动对降噪进行微调……

05.jpg

可以说,MDR-1000X的诞生,既顺应了市场对降噪耳机逐渐重视的热度,又以自身超群的技术实力和使用体验,树立了索尼降噪耳机在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或许正因为初代1000X收获了惊人的市场成功,仅仅在第二年,索尼就趁势扩张了降噪产品线:这次,不仅有第二代的WH-100XM2,还有全新的颈挂式和“全无线”的新品超小型降噪耳机,也就是我们这次评测的WF-1000X“降噪豆”。

【【【外观:全无线·一切只为了优雅】】】

为什么叫做“降噪豆”?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它是目前索尼旗下最小、最轻的无线降噪耳机,其左右两个单元的体积都只不过比蚕豆略大……

06.jpg

当然,这种小巧的特点,仅从包装的体量便可以直观感知。除此之外,从包装盒上,有经验的朋友估计也已经自行能够总结出降噪豆的功能特性了——这部分我们后面再说,先来看外观。

07.jpg

没错,当你把降噪豆初次从包装盒中取出的时候,它看起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一个方正、精致的金属小盒子。它既是降噪豆的收纳盒,同时也是它的充电基座。

08.jpg

打开收纳盒,降噪豆的“真身”就显露出来了:金色的光滑机身上有着显眼的降噪mic孔,整体的高级感瞬间爆表……


09.jpg

10.jpg

在收纳盒内部,索尼设计了巧妙的固定机构,当耳机放置其中的时候可以稳稳地固定住,并自动充电。充电的时候耳机前端的透明结构会闪烁红色的提示光,光线强度不高,但看得很清楚。

11.jpg

将“降噪豆”取出,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独特的造型设计:在小巧的机身里,总共集成了电池、控制电路、发声部和降噪mic——而两个耳塞之间则完全通过无线相互连接。这也正是降噪豆被称为“全无线耳机”的由来。

12.jpg

仔细观察降噪豆的外观设计,不难发现它在外观型面设计上和同世代的WI-1000X、WH-1000XM2等如出一辙,都采用了大弧面与折角结合的造型风格,再加上金属质感的漆面,在光线照射下,反射的光影令人印象深刻。而耳机前端的半透明材质里,其实就是刚刚说到的指示灯了——在充电、工作等不同状态下,能够以不同色彩的提示光进行标识。

13.jpg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两个耳机之间无线连接且造型相同,但实际上是有主副之分的:左侧拥有电源键的耳塞才是真正的主机,右边的耳塞只是被动与其相连的。在使用耳塞打电话或用按键直接控制降噪模式时,只有左边的耳塞才会传出提示音。

【【【连接:APP设计思路很独特】】】

“降噪豆”和手机之间是通过蓝牙连接的,但具体到连接方式上,则有多种选择。

 

对于笔者所用的支持NFC的手机,可以直接用手机轻触收纳盒底部的NFC标志,就能自动配对。而如果是不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则可以通过按压耳机电源键7秒来进入蓝牙配对模式。

14.jpg

在和手机配对成功之后,就能用索尼Headphones应用对降噪豆进行详细控制了——在软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的电量、音效和降噪模式,而且还有一个显眼的固件更新提示……

15.jpg

事实上,手机APP是目前能够给“降噪豆”更新固件的唯一方式,因此还是很建议大家到手之后第一时间更新一下的。虽然说由于蓝牙协议本身的带宽不足,延迟和跳音都是普遍现象,但能够注意到这点并提供更新来修复,证明“索大法”还是确实上了心的。

16.jpg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索尼给降噪豆提供的这些手机端功能到底有哪些吧——需要说明的是,Headphones应用可以用于多款索尼无线耳机,但不同耳机的功能有所差异,在软件上显示的界面也会有所不同。

17.jpg

具体到“降噪豆”来说,它最大的“黑科技”除了小巧的身形之外,就是这个“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了。它能够侦测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停留、步行、奔跑、搭乘交通工具),并根据不同场合控制是完全降噪还是只降低交通工具噪音,亦或是保留人声和交通工具声音。

18.jpg

很显然,这是索尼考虑到纯粹的降噪会导致一些安全上的隐患(比如在外步行时却听不到交通工具的声音),而特意做出的改进。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修改设置,改成自己喜欢的降噪组合。

 

不过,估计很少有人能想到“索大法”到底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降噪豆本身并没有内置运动传感器、更没有GPS。索尼的解决办法是利用了APP的权限——通过APP读取手机内置的运动数据和定位信息,就可以分析出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然后直接由APP控制耳机切换降噪模式,就实现了智能化的环境降噪控制。不得不说,确实是奇思妙想。

【【【体验:音质和降噪到底如何】】】

当然,作为一款耳机类产品,音质始终是一切特性的重中之重;而与此同时,作为也许是目前极为少见的“全无线”降噪耳机,索尼降噪豆的降噪效果到底如何,想必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19.jpg

按照官网的信息显示,降噪豆内置的是6mm的微型动圈单元,这一规格在目前的索尼耳机中很少见,不过从实际的听感来说倒是并不差,甚至还有点典型的索尼“空气感”在里面。

 

也许是因为笔者已经给降噪豆升级到最新固件的关系,在听音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网上某些人所说的延迟现象。不过,降噪豆本身只是一款定位市区通勤、日常运动以及接打电话的蓝牙降噪耳机,它并不是适合工业级降噪、长途旅行等场合——拿来打游戏什么的更是刻意难为它,这里就不赘述了。

20.jpg

笔者自己用过索尼至今为止所有代次的降噪耳机,以我的经验来说,“降噪豆”在音质上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在开启降噪时,对听感的影响较小。这符合官方宣称的它使用的是新一代数字降噪算法的特征,同时也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降噪耳机拉开了差距。

 

至于降噪的效果方面,“降噪豆”的三种降噪模式差异明显,完全降噪模式下对周围噪音的抑制能力可以接受,反倒是语音模式下只降低环境低频噪音而保留周遭说话声的体验很是独特,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总结:重要的是生活态度】】】

当然,如果你要问,降噪豆是不是索尼目前旗下最强的蓝牙降噪耳机?那么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同期发布的颈挂式无线耳机WI-1000X和耳罩式无线耳机WH-1000XM2无论是续航、音质还是降噪效果都远胜过“降噪豆”。特别是后者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强的耳罩式降噪耳机,甚至还专门为经常“飞天”的商务人士们设计了气压优化这样的高级功能,是绝对的降噪旗舰。

21.jpg

那么,WF-1000X“降噪豆”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呢?其实笔者前面也说到了,它主要面向市区内的短途出行以及办公室内降噪需求。但除此之外,作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全无线超小型降噪耳机之一,它精致高端的外观,优雅的充电盒设计都使得“降噪豆”本身的价值超出了它的音质和降噪性能之外。

 

因为,对于降噪豆这样的“黑科技”先行者来说,佩戴、使用它,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